手机版

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

走进抗战博物馆:穿越历史接稳“精神火炬”

浙江省平阳县怀溪镇人民政府 王喜乐

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
微信扫一扫 ×

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人们纷纷走进抗战博物馆、纪念馆,抚今追昔、鉴往知来,跟随展览,我们的思绪重回烽火硝烟的抗战年代。广大党员干部更要穿越历史长廊,主动接稳永远高燃的“精神火炬”,用心做到缅怀英雄以铸魂、不忘初心以担当、扛起使命以追梦,真正让穿越时空的精神之火,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、照亮每一个奋斗者逐梦的朝朝暮暮。

缅怀英雄,接稳传承火炬。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,是谁挺起了脊梁?面对侵略者的炮火,中华儿女以不怕牺牲、不畏强暴的意志,在生与死的抉择中、在血与火的洗礼下,始终绽放着“愿拼热血卫吾华”的意志和魄力的光芒。走进抗战博物馆、纪念馆,聆听左权将军的故事、学习“狼牙山五壮士”的壮举、感悟小号手崔振芳孤身战斗的胆量和血性……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着。8年时间,八路军对日作战共计10万余次,34万名八路军将士血洒疆场,用生命诠释了赤胆忠心和报国壮志。缅怀英雄,就要主动接稳精神传承的火炬,广大党员干部当深悟“在和平年代一样需要英雄精神”的深意,永远燃烧许党报国的信念、决心,无论眼前有多少考验、挑战,都能毅然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,主动从烈士手中接稳历史的接力棒,为祖国繁荣富强、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。

不忘初心,接稳担当火炬。“军民团结如一人,试看天下谁能敌。”翻开历史的相册,最为动人的总是鱼水情深的一幕幕;走进博物馆、纪念馆,最为触动内心的还是一个个镌刻着初心的物证。从长征路上留下半条棉被给人民的女红军,到秋收起义里群众用水桶送军粮的真挚情谊,从八路军为乡亲们挑水、耕田、助生产的奉献付出,到老百姓把“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,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,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”的全心拥护,我们懂得了“胜利的力量源于团结”,我们更感受到“但愿苍生俱饱暖”的为民之心和炽热情怀。广大党员干部当在触摸历史中解锁“我是谁、为了谁、依靠谁”的初心密码,在赓续红色血脉中写好“我将无我,不负人民”的担当答卷,以双脚丈量大地、以真情呼唤真心,永远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回应民心期待,在新时代续写温暖人心的幸福故事,真正与人民同心同行,共赴“芝麻开花节节高”的火红日子。

扛起使命,接稳逐梦火炬。每一座红色场馆,都镌刻着波澜壮阔的历史,也记录着翻天覆地的岁月变迁,更如一扇窗户,让梦想之光映入了无数人的眼帘。走过满是艰辛的来时路,我们铭刻苦难的记忆,更升起了逐梦未来的万丈豪情。从“膝盖当桌、背包作凳”的艰苦,到“野菜充饥、雨雪果腹”的困境,从一穷二白、百废待兴的艰难起步,到迎难而上、披荆斩棘的步步为营,拥抱如今有滋有味的生活、站上广阔的时代舞台,我们深知幸福来之不易,我们更懂得了“惟有奋斗才能不负时代”的深意。广大党员干部当奋力扛起历史使命,主动涵养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精神境界,将独属于民族气韵里的顽强、坚韧、刻苦等厚植于心,勇于投身于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、科研攻坚、生态保护等关键领域,始终以“小我”赴“大我”,在奋勇搏击中实现人生抱负、升华人生价值,真正接稳逐梦火炬,让“必胜号子”响彻赶考之路。

发布人:吕青宇 发布时间:2025-6-9 08:43 收藏 阅读人次:4010

初审:王嗣音 编辑:亦风 责编:文小汇 我要留言